前不久小伙伴向小編邀稿,讓我來談談企業管理跟品牌管理是不是一件事。其實小編并不是管理專業,只是讀過一些管理大師德魯克的書,從事品牌營銷策劃工作,憑著自己在工作中的經驗與感情,我就在此尬聊一下這個話題,都是一些“知行合一”的內容。
一、定義就是分類,分類就是認識,認識決定方法
這話說得挺深奧,什么意思?舉個簡單的例子,如果你把蕃茄歸到水果類,那你就會當水果吃,洗一下就直接吃了;如果你把它歸到蔬菜類,那就是做菜吃。所以分類就是認識,認識決定方法。
那企業管理和品牌管理是不是一回事呢?企業管理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計劃、組織、指揮、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職能的總稱。品牌管理是指針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品牌,綜合地運用企業資源,通過計劃、組織、實施、控制來實現企業品牌戰略目標的經營管理過程。從定義上看企業管理包含了品牌管理。在現實企業經營中也是如此,企業管理包含了人力資源、項目、資金、技術、市場營銷、信息、設備與工藝、作業與流程、文化制度與機制、經營環境……品牌管理通常屬于市場營銷的一部分,所以品牌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。
企業內部是一種分工機制,所以有各個部分做自己專業的事。在成熟的大公司里,品牌部的地位非常高,品牌管理非常重要,會主導整個營銷管理和產品管理。在小公司里品牌管理工作通常會歸到市場部或營銷部甚至銷售部,這當然也沒什么大問題,每家公司的經營邏輯不同,像耐克就是靠品牌和研發驅動,而像很多品牌還是靠渠道拉力。
二、巴頓認識:所有事都是一件事
認識決定方法,巴頓對企業的本質出發,重新梳理了企業使命、企業戰略、品牌管理、產品研發、廣告的關系,產生自己的一套方法論。
巴頓認為,企業生存的本質在于企業的社會價值,就是企業的社會分工角色,也就是企業的經營使命。任何企業得以生存,都是因為它滿足了社會某一方面的需要,實現某種特殊的社會目的。所以經營的使命,不是高高在上的“企業文化建設”,而是要成商業戰略的具體方針。
企業的戰略即企業為解決社會該問題而制定的戰略。企業的產品和服務,即組成該社會問題有效的、全面的、可持續的解決方案。
三、巴頓方法:品牌頂層設計是一層層設計所有層
所以巴頓做品牌策略一件事就是要梳理清楚企業戰略,進行品牌的頂層設計,頂層設計并不是設計頂層,而是從頂層開始,一層層設計所有層。沒有頂層設計,則之后的任何一層都不成立。同樣,企業戰略也不是高高在上,而是植入第一個行動中,讓每一個行動,都具備戰略意義和戰略價值,積累戰略資產。即使到每一張海報、每一個小物料具備戰略意義和戰略價值,都具備整個品牌的起手式,那才是真正的頂層設計。
舉個粟子:巴頓在服務惑水時,就是思考惑水的社會價值
從企業戰略、品牌價值、品牌口號到品牌故事(文化),以及品牌設計、物料設計都是一條邏輯線下來,這就是所有事都是一件事。而且巴頓還附送了產品研發和裝修風格建議:
所以企業經營的所有事都可以是一件事,所有人在一起做所有事,這樣才能做好真正的企業管理和品牌管理。至于這兩者是不是一件事,這就是你自己的認識了。